【TOPick診症室】拗柴後增患骨刺風險恐「步步為艱」 中大招募患者接受新治療研究
發布時間: 2021/05/14 18:21
最後更新: 2021/05/15 13:17
運動時或走路時拗柴是常見的意外,有不少人都以為可以不藥而癒,但原來拗柴後對腳部會有長遠影響。一名7旬婦人在多年前曾意外拗柴,近年時常出現「拗一拗」的情況,求醫後發現足踝關節退化,即俗稱骨刺狀態。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薛詠珊表示,曾拗柴者有7成機會會再次拗柴,而嚴重患者更會經常覺得腳部無力,出現足踝不穩定狀態。
薛詠珊在接受TOPick訪問時指出,拗柴分為3個程度,輕則韌帶輕微扭傷,踝關節有輕微疼痛,須在受傷48小時之內以冰敷,待疼痛消失後再進行康復運動;中度是韌帶出現部分撕裂,足踝出現中度紅腫及疼痛,同樣是在受傷48小時之內以冰敷,加壓繃帶,待疼痛消失後再進行康復運動;嚴重者則是韌帶完全撕裂,足踝痛楚嚴重,有明顯瘀傷,並出現踝關節不穩的狀況,應立即求醫,以排除因扭傷導致的腓骨骨折;另或須進行手術修補完全斷裂的韌帶。
她提到,曾有拗柴經驗者有7成機會會再次拗柴,且拗柴的情況會不斷重複,長遠來說或會出現足踝不穩定狀態、骨質增生等情況。她在臨床上接觸過一名73歲女患者,她在多年前因為一次意外而拗柴,隨後腳部時常出現「拗一拗」的情況,至5年前因足踝位置紅腫及疼痛求醫,發現足踝關節已出現退化,即俗稱「骨刺」狀態,其右腳骨質增生的情況明顯,導致行路時會有「骨撞骨」的情況,產生疼痛感覺。
薛詠珊表示,在臨床上的觀察所見,長者出現足踝不穩定的情況較中年人少,而經常出現拗柴的主要是運動員、常穿高踭鞋的女士等。她建議市民如意外拗柴,應立即進行冰敷和休息,另應盡快求醫,以免有機會是嚴重韌帶撕裂或需進行手術。另提醒市民,如經常覺得腳部無力、好容易會「反」,反映或出現足踝不穩定的狀態。
至於治療方法方面,她與研究團隊現正招募約120名人參與「踝關節葡萄糖注射治療臨床研究計劃」,有關人士會被分為兩組人,分別注射葡萄糖水及生理鹽水,以能夠引起組織發炎的葡萄糖注射入患處,通過發炎帶來的組織增生促進患處的癒合。
參加者的資格如下:
- 年滿18歲
- 在計劃6個月以前曾至少一次嚴重踝關節
- 有慢性踝關節不穩定
- 3個月內未接受過踝關節注射
有興趣的市民可致電26095050報名參加。想了解更多關於拗柴後長遠影響及治療方法,密切留意5月17日晚10時在HKET TV播出的《TOPick診症室》。
已打2劑疫苗滿14天可縮短檢疫期 一文看清不同地區返港人士安排:https://bit.ly/3nXRuSY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記者:郭詩詩